当前位置: 首页>>媒体西邮>>正文
请输入搜索信息:
媒体西邮
【华商报】党史专家: 陕西承载了邓小平太多的故事和牵挂
发布时间:2014年08月18日 22时47分20秒 责任编辑:姜毅龙 

几乎与20世纪同龄的邓小平,他的名字始终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脉搏同步跳动。值得铭记的是,邓小平曾在三秦大地留下难以磨灭的历史足迹。  

1927/23岁  

归国首站与冯玉祥新城广场啃馒头  

1926年,冯玉祥率国民军联军入陕,在陕建立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组织——国民军联军驻陕总部。西安一时成为国共合作的红色都城。  

受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派遣,1926年底,邓小平从莫斯科启程归国,来陕进行革命活动。一路乘火车、坐汽车、骑骆驼、跨战马,于1927年3月,踏上陕西的土地,到达西安。  

西安成为邓小平回国投身革命活动的第一站。他被分配到素有“西北黄埔”之称的西安中山军事学校(今西安老市政府大院),任中共党组织书记、政治处处长兼政治教官,宣讲革命理论课程。学员们回忆,邓小平当年“操四川口音,谈锋甚健,语言生动形象,分析问题精辟透彻”。  

在这期间,邓小平的足迹遍布西安各地。他经常去“红城”广场(现新城广场)、西北军官学校、省立一中、陕西青年社等地宣传革命和科学。  

1982年,邓小平回忆当年在“红城”广场与冯玉祥一起用餐的情景:“啃馒头、吃咸菜,那时西北军的生活很艰苦”。  

如今的西安庙后街小学,那个年代曾是陕西青年社和陕西省学联会的办公地。1927年,就在这里,邓小平为陕西青年作《苏俄之近况》的报告,极富鼓动性,不时被热烈的掌声所打断。  

1927年6月,邓小平离开西安,东征中原,进行北伐,后赴武汉。

1935/31岁  

阔别陕西8年随红军到达吴起  

据陕西党史专家考证,从1935年到1945年,10年间邓小平七次踏上秦地热土,投身革命实践。  

1935年10月,邓小平随原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吴起。这是邓小平阔别陕西8年后,再次踏上这片土地。在吴起,他参加了著名的“切尾巴”战役。  

1936年2月至1937年底,随着红军东征、西征战役打响,邓小平随军频繁奔波于陕、甘、宁、晋四省边界,足迹遍布关中,曾在旬邑、淳化、泾阳等地驻防。抗战爆发后,邓小平任八路军总部政治部副主任,后随部队经蒲城、澄城到韩城,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  

后来,他出任一二九师政委,从此形成长达13年之久的“刘(伯承)邓”组合。  

在抗日最前线,邓小平曾3次奉命短期回延安,参加中央重要会议。邓小平第3次回延安,是在1945年6月,回延安出席中共七届一中全会。8月15日,在日本宣布投降的当天,邓小平出席了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出任新组建的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书记、晋冀鲁豫军区政委;8月25日,离开延安飞抵山西。  

1957/53岁  

视察西安:“工业区为何不多搞几个‘城隍庙’?”  

据党史专家考证,1952年至1978年,邓小平有九次外出考察曾到过陕西。  

1957年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来陕视察。看到西安比1952年来时变化很大,邓小平非常高兴。  

西安城隍庙解放初期一直是商业中心,商品琳琅满目,市民游客川流不息。邓小平参观后说,工业区为何不多搞几个“城隍庙”?要多办一些商店、理发馆、学校,修建文化娱乐场所,满足群众需要。  

在谈到企业生产中的浪费时,邓小平说,“我们现在的缺点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店,没有竞争,反正是国家的钱,浪费毫不心疼”,邓小平较早指出了计划经济的弊端。  

1957年4月8日,在西安干部会议上,邓小平作勤俭建国的报告,批评了浪费现象,提出“要提倡因陋就简,经济节约,艰苦奋斗”,搞建设要讲经济实用,要充分考虑群众的需要。邓小平提出,农村合作社、学校、军队都要扩大民主生活和群众监督,认为“共产党的领导够不够格,决定于我们党的思想和作风。”

 1966/62岁  

“文革”前最后一次外地视察  

时隔9年后的1966年,又是春暖花开的季节。邓小平和李富春、薄一波等乘专机到达西安,考察西北地区的三线建设。这次来陕,是“文化大革命”前的最后一次外地视察。  

年过六旬的邓小平,连日奔波,先后视察了在陕的三机部六院研究所、庆安机械厂等。  

西飞公司珍存的历史资料,记述了当年邓小平视察西飞的情形。他关心“轰六”战机的生产,观看了国产战机的飞行表演,并与西飞干部职工合影留念。  

小平同志还召开会议,重点研究西北特别是陕西的航空、航天国防工业和三线建设的发展问题。此后,国家火箭发动机制造、卫星测控中心等相继迁建陕西。  

当年4月,邓小平专门抽出时间到延安,回到他曾经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他指示解决延安纪念馆场馆设施等问题,还对展室内一些历史事件、照片说明做了订正。  

1988/84岁  

怀念中山军校师生题词渭华起义纪念碑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3次在陕西大地驻足,十多次谈及陕西发展。  

1980年盛夏,邓小平乘专列由北京前往西安,到陕西、四川、湖北、河南等地视察。出发前通知各地:不搞迎送,不请客,外出参观、考察,不断绝交通,不坐小轿车,一律乘面包车。  

在西安,他参观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听取有关文物保护方面的情况。当工作人员请他用手握一把出土最完整、最光亮的青铜长剑时,他说:“我手上有汗,拿了会损坏文物”,然后戴上手套,将青铜长剑接到手中仔细端详,“我们在秦代就有这么高的技术,真是了不起”。  

此后,他又两次途经陕西、短暂驻足。1982年秋,邓小平陪同金日成乘专列,沿宝成铁路赴四川访问途中,专列停在宝鸡至广元区段的观音庙车站,邓小平陪客人下车参观。  

此外,邓小平多次关注陕西。1979年初,邓小平提出要搞好包括西安的半坡村、秦始皇陵在内的景区建设。1980年2月,批示同意恢复西安音乐学院、西安美术学院。1984年2月,邓小平指出,西安是一个重要的旅游城市,要进一步开放。1988年,在渭华起义60周年之际,邓小平深切怀念牺牲的中山军校师生,题写“渭华起义烈士永垂不朽”大字,至今该碑仍然屹立在华县高塘塬上。  

(特别感谢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常务理事、陕西师范大学陈答才教授,对党史资料给予特别支持)

党史专家:  

陕西承载了邓小平太多的故事和牵挂  

陕西省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西安邮电大学教授袁武振,对1927年邓小平在西安的历史,做过详细考证。他认为,小平同志回国后的第一站在西安,这是他革命人生的起步和发源。  

袁武振说,虽然据考证,小平当时在西安仅仅待了三四个月,时间很短,但正是这段革命教学之路,让他与陕西结下不解之缘。西安中山军事学校,短时间内培养了700多人,党员达100多人,为西北培养了一批革命的军事和政治人才。

正是这支革命力量,后来领导了震惊全国的渭华起义。起义中的一批人,是小平同志的同事和学生,感情很深。  

陕西省委党史研究会常务理事、陕西师范大学教授陈答才说,就现有材料看,小平同志有约20次来陕西的记录,是他所到省份次数最多的,足见邓小平与陕西难以割舍的情怀。陈答才认为,邓小平之所以对陕西充满了感情,是因为这里承载了邓小平太多的故事和牵挂。作为漂泊的游子,他第一次回国就踏上了陕西这片土地,在西安常驻数月。在革命战争年代,邓小平在陕西收获爱情,与卓琳在延安成婚。

华商报记者孙洪伟

相关链接:

华商报:http://ehsb.hsw.cn/hsb/20140818/

人民网:http://sn.people.com.cn/n/2014/0818/c364052-22020261-4.html

中国网:http://news.china.com.cn/live/2014-08/18/content_28235914_2.htm


上一条:【华商网】学姐带你看校园第一季:西邮萝莉学姐打头阵

下一条:【国防部网】西安邮电大学百名国防生利用暑期砥砺素质增长本领

西邮要闻更多
网络电视台更多

Copyright © 2014 西安邮电大学党委宣传部
网站建设:西安邮电大学信息网络中心 新闻中心电话:029-88166076 投稿信箱:yuanbao@xup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