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媒体西邮>>正文
请输入搜索信息:
媒体西邮
【西安日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西安开启发展新征程
发布时间:2018年04月04日 14时58分38秒 责任编辑:马建军 审核:田卫蒙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西安开启发展新征程

今年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并原则同意《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由国家发改委和住房城乡建设部正式发布。关中平原城市群是继京津冀、长江中游、成渝、哈长、长三角、中原、珠三角城市群之后,被定位为的第八个国家级城市群,西安也已正式被列为第九个国家中心城市。  

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为“三中心两高地一枢纽”,即打造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丝路科创中心、对外交往中心、丝路文化高地、内陆开放高地、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建成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意义何在?路径如何选择?昨日,西安市政府研究室组织多位专家学者聚集一堂,共同探讨。  

补齐市场化产业化 国际化短板  

西安交通大学战略与决策研究所所长、教授 刘人境  

国家中心城市处于我国城镇体系的最高层级,是居于国家战略要津、体现国家意志、肩负国家使命、引领区域发展、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合作竞争的现代化大都市。西安获批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对西安来讲是继唐朝以来,西安面临的最佳发展机遇。西安将成为国家组织经济活动和配置资源的中枢、国家综合交通和信息网络枢纽、是国家科教、文化、创新中心、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城市体系中综合实力最强的“塔尖城市”。  

刘人境表示,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需要在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等方面补齐自身短板。西安目前所拥有的技术、人才、区位等优势,尚未完全转化为产品和市值,所以下一步西安要做的就是大力整合技术、金融、人才、品牌、企业等各方资源,鼓励创新创业,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培育更多优秀企业。同时,西安作为关中平原城市群中的龙头城市,要做好群内城市间的合理分工,各自发挥所长,使彼此间形成合理的产业阶梯。西安应该以技术、服务支撑城市群内其他城市共同发展,成为区域内的科创、服务中心,从而使整个关中平原城市群形成“一盘棋”、主次得当的发展格局。  

此外,西安对于资源的整合不能局限于本地,应该学会在中国新一轮开放的背景下整合全球资源。解放思想、对标世界,用后天的眼光看待明天的发展,走出一条具有西安特色的国际化发展路径。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全方位促进工业投资  

西安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曾昭宁  

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就是要加快构建以高技术为支撑,以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文化产业、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其核心是实体经济,而实体经济的重中之重是工业经济。对西安而言,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中最大的短板是工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  

曾昭宁教授表示,西安促工业投资措施不能仅就工业投资谈工业投资,更重要的是要着眼于投资结构。整个产业政策要大幅度地向工业倾斜,充分运用政府掌控的各种资源(包括政策资源)和调控手段,坚决抑制房价过快上涨,逐渐降低房地产投资占比,给产业、尤其是工业投资占比的提升腾出空间。同时,还应该增大工业投资总量,尤其是要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促进工业的民间投资,来提高工业投资占比。关键是看能否将房地产和基础设施投资占比逐渐、适当地压下来,这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政府产业政策制定的正确与否和实施力度的强弱。  

此外,由于基础设施涉及民生问题,存在结构性矛盾,因此调整需要有保有压。需要压缩重复建设、空间重叠、项目冲突、难以融合和无谓的投资浪费项目,而像公共交通设施、地下综合管廊、生态环境保护设施等重大项目,不但不能压,还要进一步强化投资;在每个年度内基础设施项目不宜太密集,要根据轻重缓急安排好时序,注意时间跨度上的相对均衡,优化基础设施的内部投资结构;将压缩的重复建设等基础设施投资引导转向重大的工业项目。从动态增量分析,随着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增大,基础设施投资总量还会增大,关键是要适当降低基础设施的投资占比。  

“用工业激活科技,激活其他产业。振兴西安工业需要不断提高工业投资的技改投入,将以投资拉动工业逐渐转变为以技术创新拉动西安工业不断发展,从而让西安工业拥有强大的内生动力。”曾昭宁说。  

深化行政效能革命 完善人才吸引政策体系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 王海燕  

国家对中心城市的要求是具有综合服务、产业集群、物流枢纽、开放高地和人文凝聚这五大功能。从2017年9个国家中心城市的经济总量看,西安GDP是7470亿元排在最后,武汉、成都将近是西安的两倍。从国家中心城市的三个一级指标“综合实力”“中心作用”和“战略影响”来看,2016年西安的排名也都在最后。落后是压力,也是动力,更是后发优势的所在。  

王海燕表示,面对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短板,西安应该努力深化行政效能革命,在全市部署推广“最多跑一次”改革。下决心优化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服务途径,以真正方便企业、方便群众、方便人才为目标,坚持问题导向,下功夫优化办事流程,凡是要政府办理的事情,最多让对方跑一次。能让对方少麻烦甚至不麻烦,才是提升行政效能的根本。  

优化人才吸引政策。西安应进一步完善人才吸引政策体系。现行的“引才新政”,对高端人才和领军人才很重视,但对于服务于领军人物,数量更大的连接型通才关注不够。因此建议针对实际,提高人才政策的综合配套水平,更加重视连接型人才的吸引、培养、激励。  

提高公共服务标准,让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就个人办理取款、电话、物业等手续的感受来看,服务中存在排除时间长、工作态度不佳、流程繁琐老旧、线上优化不足、服务专业化水平不高等问题。应该从业务流程、等待时间、服务标准等方面,对这些公众服务行业进行考核评价和监督规范。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西安知名度和美誉度。西安的文化定位是华夏文明的精神家园,应该依托独特的历史文化地位、雄厚的硬科技优势,用现代理念面向全球策划各种展会、比赛等活动,特别是用好西安碑林、城墙等资源,着力打造好国家级汉字及汉字文化传承传播中心,进一步发挥好西安在弘扬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中的作用。  

硬科技+互联网 用数字经济打造西安“数谷”  

西安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 张鸿  

数字经济是打造区域发展新优势的决定性力量,也是未来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关键之处。西安作为“一带一路”核心区,应当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优势条件,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和数字西安建设,用数字经济统领枢纽、门户和流动三个经济工作,助力西安实现追赶超越。  

张鸿表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西安需要借助硬科技和互联网,用数字经济助力西安经济社会全面提升,同时努力打造西安“数谷”。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和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各智慧城市之间、智慧城市子系统之间互联互通和一体化发展。同时,西安应该努力建设西安“一带一路”核心区数字大枢纽和创新平台大门户,促进西安资源数字化高效大流动;加快培育大数据产业集群、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搭建平台培育大数据技术创新联盟、产业联盟等,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大数据走廊”,使大数据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数据枢纽及产业基地。  

此外,张鸿提出,西安应该通过实施“五个一工程”推动,推动大西安高质量发展。即“一次大会”“一次宣言”“一个规划”“一个联盟”“一个人才库”。具体来看,就是举办“一带一路”西安-全球数字经济创新大会;发布“一带一路”数字经济西安宣言;制定科学合理的西安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构建“一带一路”沿线城市数字经济战略联盟;集聚西安数字经济人才大库。  

不断完善中心城市功能 充分发挥辐射带动聚集作用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副院长、教授 温军  

关中平原城市群是关中天水经济区和黄河金三角示范区中心城市的叠加,西安是唯一的核心城市和特大城市。核心城市被赋予了更大的责任,如何在自身发展良好的基础上辐射带动整个城市群,是摆在西安市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  

温军表示,西安目前对外贸易、创新驱动发展等,距离国内一线城市有很大差距。同时,西北内陆城市面临着国有经济在经济社会体量中占比较高,而民营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问题,而西安作为西北地区长期以来的核心重镇其问题尤为严重。在供给侧改革大力推动,“三去一降一补”等措施持续进行的当下,西安所承受的压力与面临的挑战不容忽视。  

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首先要不断完善中心城市功能。通过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的发展来带动经济社会发展,推进西安中心市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人口集中;推动西咸一体化发展,按程序合理调整行政区划;进一步加强西咸新区、西安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西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建设。  

同时,西安应该以打造“三中心两高地一枢纽”为抓手,以优化城市发展格局、强化产业支撑作用、实施创新发展战略、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强化服务引领功能、强化综合交通枢纽功能为六大重点任务,全力建好国家中心城市;加强国际化,自贸区和“一带一路”建设。在全面提升西安城市功能、加快西安发展的同时,应充分发挥西安辐射、带动、聚集和综合服务的作用,提升西安作为发展极的先导效应,以西安城市经济带动整个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努力提高西安在亚欧等 地区的国际地位  

西安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薛伟贤  

纵观已经获批的国家中心城市与城市群,多数地处江海水系,水路陆路交通的便利带来了经济发展的天然优势。而西安作为内陆地区的新晋成员、后起之秀,势必要探索出新的发展方向。  

薛伟贤表示,要建成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西安应以旅游文化为先导,以通道建设为基础,以经贸金融为手段,能源、科技和教育共同发展,兼顾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通过建设国家旅游集散中心,丝绸之路主题公园以及信息平台,举办“西安走进中亚西亚”产品技术推介系列活动等建设丝绸之路示范基地,提高西安的国际地位。同时,欧亚经济论坛将西安作为永久会址,西安领事馆区的建成会逐步将西安打造成为国际交流的核心地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城市的合作研究,引导着国内地区通过合作快速发展壮大,促进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提高中国在亚欧大陆的话语权。  

薛伟贤表示,西安获批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其意义及影响远远不止于西安本身。对于整个关中地区,西北五省,乃至国家战略意义层面上,均可以起到标志性的引领作用。西安的繁荣发展,不仅在为国家建立起稳定的西北门户枢纽,更重要的是开拓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发展道路,从而由后进追赶转向引领超越,争取为我国接下来的发展改革树立新的思路与方向。  

以“西安年·最中国”为起点 加快提升文化软实力与影响力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裴成荣  

2017年以来,西安的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多项指标创近年新高。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能够提升大西安城市能级和功能,具有全球联通性,对于西安建设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路径选择。裴成荣表示,西安首先应该提高城市能级,增强经济综合实力。在大西安边界范围扩大的同时,还应当努力提升城市能级,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抓手来实现大西安及全省的追赶超越发展;以枢纽型门户建设为抓手,深度融入“一带一路”。作为“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节点城市,西安不仅要成为交通区位上的枢纽,更要成为内陆国际化功能显著提升的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的枢纽,辐射关中、陕西、关天经济区发展,服务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建设。  

同时,西安应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加快提升多层次综合服务功能。加快大西安行政区划调整,拓展大西安发展空间。以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大数据服务、资源管理等职能为主,进一步推动国家战略性产业基地的建设,建立面向西部与中亚的经济中心;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培育高质量发展新活力。发挥西安国家级创新试点城市和西安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构建产学研合作创新体系和科技服务公共平台,建立创新服务共享机制,建设统筹科教资源的改革创新区。  

今年的“西安年·最中国”活动给西安带来了经济效益和文化影响力的双丰收。对此,裴成荣在研讨会上也给予了高度赞扬。她表示,西安以“西安年·最中国”为起点,加快提升西安的文化软实力与影响力。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西安历史文化特色的传承与保护与挖掘。建设新的文化设施,建设具有地方感和历史感的特色开放空间,将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变为“硬实力”。  

本组稿件文/图均由记者 王昕 采写  

相关链接:http://epaper.xiancn.com/newxarb/html/2018-04/04/content_323213.htm?div=3 

 


上一条:【中国青年网】司马迁祠缅怀拜谒:有文化根脉就是骄傲

下一条:【陕西省教育厅网】西安邮电大学多渠道强化青年思想政治引领工作

西邮要闻更多
网络电视台更多

Copyright © 2014 西安邮电大学党委宣传部
网站建设:西安邮电大学信息网络中心 新闻中心电话:029-88166076 投稿信箱:yuanbao@xup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