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西邮要闻>>正文
请输入搜索信息:
西邮要闻
我校主办“新质力・新范式・新创力”秦岭智镜论坛暨第二届陕西省生成式人工智能艺术联展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24日 22时20分59秒 责任编辑:丁琳 审核:马斌奇

本网讯(通讯员 吉璇)3月23日,“新质力・新范式・新创力” 秦岭智镜论坛暨第二届陕西省生成式人工智能艺术联展在西安大华1935会展中心举办。本次活动由西安邮电大学、西北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北政法大学、西安工业大学、西安工程大学、西安财经大学、西安美术学院、宝鸡文理学院、安康学院、西北大学现代学院、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共12所陕西省高校主办,多所科技艺术企业协同承办。我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监察专员张秦安出席活动并宣布开幕。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动漫与数字艺术专委会主任、西安美术学院影视动画系主任邓强,我校数字艺术学院院长闫兴亚,复悦置地总裁助理、西安公司董事长、复悦商管西安大华项目总经理韩佳卫参加活动并致辞。省内12所高校专家学者、师生代表以及科技企业相关负责人参加活动。师生们以AI技术为笔,饱蘸陕西深厚文化底蕴,绘就了一场科技与艺术交织的精彩盛宴。

张秦安代表学校向与会高校代表、企业嘉宾对此次联展活动的支持与关注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宣布生成式人工智能艺术联展开幕。

闫兴亚在讲话中表示,学校凭借“艺工融合”的教学体系与企业合作,积极推动AIGC技术落地,聚焦人工智能与艺术教育融合方向,通过跨领域协作,整合人工智能技术与艺术教育资源,推动陕西数字艺术教育创新发展。

邓强表示,数字时代应探讨技术与艺术的交互融合与共创发展,让数字艺术助力社会文化进步与个人生活品质提升。本次活动以人工智能艺术为切入点,强调技术工具性与人文价值的统一,是探索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的传承创新路径的底层逻辑。广大师生应致力于通过跨界协作实现文化、艺术与科技的生态化融合发展。

韩佳卫介绍了大华1935的历史脉络与现当代发展,并感谢社会各界支持陕西“AI+文化教育”项目。他表示,该项目依托百年工业遗址,联合各大高校聚焦于培育数字文化人才的产学研平台、开发AI文物保护及艺术产品、以科技助力城市更新,期待更多维度的校企合作,用人工智能创新文化产业新生态。

在“新质力·新范式·新创力”秦岭智镜圆桌论坛环节,专家学者、高校师生及行业精英聚焦“AIGC在数字艺术教学中的应用”“AI艺术赋能地方文化IP开发”“文旅资源智能化转译”等前沿议题展开讨论。高校代表们认为,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逐渐嵌入数字艺术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坚持“技术为器、人文为魂”的教育发展理念,通过课程体系重构、师资能力升级、产教深度融合三大支柱,实现传统艺术教育的智能转型。既要主动拥抱生成式AI、元宇宙等技术变革,又要守住艺术教育的本质内核,培养具有数字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人文关怀的复合型人才,在智能媒体时代打造不可替代的专业价值。


本次联展共展出12所院校师生的近三百幅作品,打破了传统艺术表达与多元地方文化的创作边界,以创新之姿重新诠释陕西文化的深厚底蕴。展览依据作品形式划分出静态作品区、动态作品区与VR展区,全方位展现了生成式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的独特魅力。

本次联展标志着数字艺术学院在人工智能艺术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不仅为学院与同盟高校搭建了教育改革与深入探讨的桥梁,也为校企合作在数字艺术赋能传统商业转型、文化创意产业升级以及学生实践就业等方面开辟了广阔的合作空间。未来,学院将继续深耕人工智能领域,积极探索科技与艺术的融合创新,以应对人工智能时代对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构建跨学科人才培养体系,以培养具备人工智能素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未来人才为目标,推动教育模式革新,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供稿:数字艺术学院)


上一条:我校留学人员联谊会召开人才政策专题座谈会

下一条:校工会召开工会委员会扩大会议安排部署2025年工会工作

西邮要闻更多
网络电视台更多

Copyright © 2014 西安邮电大学党委宣传部
网站建设:西安邮电大学信息网络中心 新闻中心电话:029-88166076 投稿信箱:yuanbao@xup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