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金蓉)为庆祝第57届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进一步推动通信与导航深度融合发展,由我校联合陕西省通信学会、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陕西创新驱动共同体共同主办,陕西省信息通信网络及安全重点实验室、中国通信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陕西省创共体先进通信技术专委会、陕西创共体企业孵化有限公司和我校等多家单位联合承办的第二届通信与导航深度融合技术研讨会暨陕西省创共体先进通信专业技术委员会论坛在我校长安校区召开。陕西省通信学会秘书长夏文辉、陕西省创新驱动共同体秘书长王莹,我校校长卢光跃出席会议。我校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姜静主持会议开幕式,科研处副处长(主持工作)董军主持特邀报告,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何在民教授主持专家报告。

卢光跃代表学校对与会嘉宾、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对陕西通信学会、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陕西创新驱动共同体长期以来对学校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他指出,当前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通信与导航深度融合技术是培育数字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引擎,能够抓住这一难得历史机遇,加强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深入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有力推动通信领域的新质生产力发展迈向更高阶段。学校将以此次大会为契机,充分发挥学校信息科学技术特色和学科专业优势,坚持面向行业、立足企业,强化系统思维、实干导向,大力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加强人才培养“智改数转”,提升新一代信息通信创新人才培养能力,为推动陕西省信息通信产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夏文辉代表陕西省通信学会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他表示,今年2025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的主题是“在数字化转型中实现性别平等”,与党中央高度重视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的行动纲要制定高度契合。努力建设普惠共享、公平可及的数字基础设施体系,以科技创新驱动数字社会公平,构建更加公平、更加包容的数字化社会,是落实党的二十大“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战略的重要抓手。希望此次研讨会能成为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合作共赢的桥梁,助力陕西省空天信息产业集群建设,进一步推动陕西省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大会为我校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与通信馆联合举办的主题征文比赛和《通联古今,讲述通信“新声”》主题演讲比赛获奖学生,以及评选出的“优秀科普志愿者”“通信馆优秀讲解员”颁奖。此次表彰旨在深入贯彻国家关于科普工作的重要部署,践行实践育人理念,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充分发挥先进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推动电信科技知识的广泛普及。



在特邀报告和专家报告环节,环球新时空(北京)信息技术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曹冲作了题为《通导融合是中国时空智能发展的大方向》的报告,华中科技大学葛晓虎教授作了题为《基于信息几何的细粒度用户空间分布推断方法》的报告,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崔万照研究员作了题为《微波技术空间应用问题探讨》的报告,空军工程大学石磊教授作了题为《机载量子通信相关问题探讨》的报告,西北工业大学周士钢教授作了题为《电磁场近场问题研究》的报告,西安理工大学席晓莉教授作了题为《长波授时导航系统介绍及关键技术分析》的报告。






此次会议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部署,紧密跟踪先进通信技术发展趋势,深入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进一步推动我省通信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迈向更高阶段。

(供稿: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