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西安邮电大学始终把人才战略作为改革和发展的第一要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完善“育才、引才、留才、用才”的用人机制,揽荟名师,培植新秀。广大教师牢记使命和职责,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成为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党委宣传部按照面向基层、聚焦中心,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工作思路。集中展示西安邮电大学教师风范,从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得者及坚持在教学科研一线的教师中推出系列报道,全方位、多角度展示这些学者在各自领域里取得的成就、服务教学科研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使全校师生深入了解他们的工作、学习、科研情况,激发全体教师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身到教学科研工作中,鼓足干劲,砥砺前行,奋力追赶,立足岗位追赶超越,努力建设有特色高水平邮电大学。
刘伯阳,1988年1月生,陕西延安人。2011年7月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系,获学士学位。2011年9月至2012年7月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博连读阶段,2016年12月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认知无线电,
5G
超密集组网,卫星通信等领域的研究,2017年6月进入我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现任职于西安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讲师。先后累计参加国家级项目3项,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1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发表论文7篇。
刘伯阳,男,29岁,2016年12月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师从长江学者、青年女科学家李赞教授。主要从事认知无线电、5G超密集组网、卫星通信等领域的研究,现任职于西安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累计参与国家级项目3项,2017年3月获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资助。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发表论文7篇,包含4篇SCI,一篇认知无线电国际权威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Cognitive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ing文章,2篇EI会议WCSP。
刘伯阳在读博的前两年主要做实验室的工程项目,在理论方面着力较少,在后两年的时间主要从事理论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果。关于科研工作主要有以下两点心得。(一)坚持不懈,必将有所收获。刘伯阳读博士的初期,对博士能否毕业以及需要从事什么方向的研究一度感到非常迷茫,实验室的老师和师兄和他谈心,有一句话令他印象非常深刻:不管是什么方向,咬紧牙关坚持研究,一定能出成果。后来他自己以及周围博士的经历都证明了这句话的正确,所以搞科研要坚持,哪怕是一个比较成熟的方向,总是还有很多问题要研究的,坚持不懈,一定会取得成果。(二)多和同行交流讨论,可以少走很多弯路。研究学术一定要和同行,尤其是同行中的专家多接触,看看他们在做什么工作,在研究哪些方向以及未来可以研究的一些方向。与专家10分钟的聊天远远胜于长时间的埋头闭门造车。只有明确了方向的努力才是有效的努力,否则很大程度都是在浪费精力。同时,交流也可以积累很多学术人脉,为以后的进一步交流学习以及合作奠定基础。因此,一定要多多交流。
在项目申请方面,刘伯阳表示,今年非常幸运地申请到了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在得悉基金结果后的第一想法就是感恩,需要感谢的人很多,对亲人的感谢自不必说。非常感谢博士期间李赞老师对我的培养,在实验室的几年时间里写了无数的申请报告,李老师与实验室其他老师不厌其烦的对所写报告进行修改与指导,对撰写项目申请书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感谢卢光跃老师、孙长印老师、弥寅老师以及其他对我提供帮助的老师和同学们,给我提供了非常好的申请环境,在项目申请过程中也提供了很多指导,尤其是卢光跃老师,在百忙中对申请书修改了好多遍。
关于基金的申请刘伯阳谈了两点体会。(一)基金申请书文字必须专业,逻辑必须严密。在基金申请书撰写过程中,对于文字以及用词必须要仔细思考,要专业化,不能口语化。申请书的逻辑必须严密,包括上一句话和下一句话的逻辑、段与段之间的逻辑、每个研究内容之间的逻辑等等都要非常合理,层层递进,使申请书具有较强的说服力。(二)仔细检查,避免小问题。很多申请书内容逻辑都很好,但是由于作者不细心,出现了错别字、重复字或者公式排版错误。这种错误一出现将使评审专家对该申请书的印象大打折扣,使基金中的概率也大幅度下降。因此,必须避免这些低级错误,反复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