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王慧)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7月15至25日,经济与管理学院“给力青春·益心数务——乡村治理与服务”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西安市长安区五楼村开展走访调研,积极探索数字新媒体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深入乡村,倾听基层声音。7月15日,团队师生来到五楼村开展实地问卷调查。团队成员为村民们分发调查问卷,收集村民的意见和想法,客观分析在数字化乡村建设中的发展困境以及村民对数字产品功能的需求。在团队指导老师王慧、张媛的带领下与五楼村干部开展座谈会,并达成了“校村携手共创,数字媒体赋能,助力乡村振兴”的共识。会后,五楼村驻村第一书记陈昊带领团队成员参观了五楼村特色党建文化建设——浓缩着五楼村代代村民奋斗身影的党史馆;赋能党员,联系群众的党群服务中心;物尽其用,激励党员服务群众的党员积分亭,团队成员深深地感悟到五楼村村干部团结干群关系,服务人民群众的拳拳之心。


共商共建,研讨振兴新路子。在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就实践调研问题与当地企业开展了多次座谈交流,实地探访了秦渡街道葡萄基地,了解到当地小微企业在直播电商和乡村农副产品短视频拍摄、宣传方面的诉求,以及期望通过数字媒体手段解决农民群众最为关心的销路问题。团队师生还参加了西安高新区“城乡融合促发展,数商携手创未来”第四期乡村会客厅活动,在数字乡村建设研讨会上,与会人员介绍了各村数字乡村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深入了解到各村普遍存在数字平台应用率较低,业务办理范围较狭窄等问题,打通数字乡村建设最后一公里仍是重点难点。团队成员在交流座谈中,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围绕数字乡村建设献言献策,为乡村振兴贡献西邮力量,提出了“西邮新路子”。团队指导老师刘瑾、张媛在指导学生实践调研时表示“通过实地调研,数字乡村建设仍存在短板,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当积极投身于数字乡村建设,用实际行动为数字乡村的发展贡献力量。”


经验落地,赋能乡村振兴。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团队成员在充分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所学专业知识,提出以五楼村特色党建文化建设为抓手,运用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赋能乡村振兴,通过设计品牌、产品包装、拍摄五楼村及农产品宣传视频,打造五楼村农产品品牌,充分结合直播助农等方式,进行农产品推广,扩大宣传力度,提升品牌知名度,助力五楼村农产品走出去。实践团队与五楼村达成了长期合作意向,共同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美好愿景。活动最后,团队成员杜佳琪与五楼村党支部书记周锐签订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协议,并为实践基地挂牌。


乡村振兴需要劳动人民同心协力共同奋斗,青年人更应该奉献青春力量,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与知识面,让学生对数字化乡村建设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实现了“实践社会,锻炼自我”的目的。“给力青春”团队希望青年大学生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履行应有的义务,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凝心聚力、锐意进取,为建设数字乡村,助力乡村振兴创出新路子,展现新作为。
(供稿:经济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