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讯(通讯员 杨荣)5月24日,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CCF系统软件专委与西安邮电大学联合承办的“CCF走进高校”系列活动第1270场在计算机学院成功举办。我校党委副书记郑大远,CCF系统软件专委会副主任、南京大学许畅教授出席活动并致辞。CCF系统软件专委会常委、中航工业计算所崔西宁研究员,西安交通大学王海军教授,浙江大学胡星副教授,我校计算机学院院长陈彦萍教授及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航工业计算所、西安邮电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师生50余人参加活动。我校计算机学院副院长孙家泽主持会议。
致辞环节,郑大远代表学校向与会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指出“系统软件”是支撑整个信息技术体系的基石,系统软件的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科技安全与产业竞争力的核心体现。希望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广交学术英才、汇聚科研资源、拓展合作路径、激发创新潜能,为系统软件领域的发展注入更多西邮智慧与力量。许畅介绍了CCF系统软件专委会的工作宗旨和常规学术、教育和产业活动,对活动承办方表示感谢。陈彦萍介绍了计算机学院在Linux操作系统内核优化、系统软件与性能工程、以及可信软件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希望进一步深化合作,促进产学研融合。
报告环节,许畅教授以《智能人机物系统安全:从验证、测试和调试的角度》为题作专题报告,针对开放环境下动态资源、异构环境等非确定性威胁,通过输入验证智能化、编译测试革新、系统调试升级等,实现保障人机物系统安全的智能化技术革新路径。崔西宁作题为《智能时代的机载嵌入式操作系统》的报告,分享了自主研制的天脉OS系列在强化协同计算、应对安全性和计算实时性等挑战的攻关历程,为在大国博弈与科技封锁的背景下,我国科研人才应如何立足国家战略需求,从‘跟跑’到‘并跑’甚至‘领跑’做出了很好的范例。王海军作题为《面向行为预警和对抗性攻击生成的智能合约安全》的报告,聚焦区块链智能合约安全的核心挑战与创新解决方案,介绍了攻击合约利用行为预警、价格操纵行为预警、欺诈行为预警、攻击交易生成和对抗性合约生成等前沿技术方案,拓展了智能合约安全研究的新视野。胡星作题为《大模型下软件工程的现状与展望》的报告,指出大模型正深度融入软件开发全流程,但面临真实复杂场景生成能力不足、代码幻觉、安全隐患等多重瓶颈,分享了自己在大模型能力评估、高质量数据集构建等方面工作,为开展大模型驱动的软件工程研究指明了潜在方向。与会师生就智能系统安全验证的落地难点、嵌入式操作系统国产化替代挑战和大模型应用安全问题等方面内容展开了深度交流。
孙家泽表示,专家们报告为智能时代的软件技术创新提供了理论支撑,激发了青年学者与学生投身关键领域研究的使命感。此次“CCF走进高校”活动通过前沿议题研讨与技术成果展示,为我校师生搭建了与顶尖专家对话的平台,彰显CCF系统软件专委以学术公益助力高校学科建设、赋能核心技术攻关的使命担当,为培育兼具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注入新动能。
本次会议聚焦系统软件领域的前沿技术与发展趋势,围绕“智能人机物系统安全”“智能时代的机载嵌入式操作系统”“智能合约安全”“大模型下的软件工程创新”等前沿主题展开精彩分享,通过学术交流、技术解析与思想碰撞,为与会师生打开技术视野。
(供稿:计算机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