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张星渊)电子信息特色高校发展大会自2023年7月起开始举办,由北京邮电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南京邮电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重庆邮电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西安邮电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八所电子信息特色高校联合发起,历经两届的成功举办,已成为八所高校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持续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领域深化合作、协同创新,为推动我国电子信息领域的发展贡献关键力量。
7月10日,2025年电子信息特色高校发展大会在南京邮电大学开幕,会议围绕“汇聚特色 协同创新 共筑教育强国建设新引擎”主题,合力共谋电子信息领域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本次大会上,八所高校联合发布了“2025年电子信息特色高校发展大会南京行动”(简称“南京行动”),旨在进一步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推动电子信息领域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共筑教育强国建设新引擎。
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吴岩,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张爱军,中国科学院院士尹浩,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周大旺,江苏省教育厅厅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江涌,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方榕,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张冬,马来西亚科学院院士、拉曼大学副校长倪慕敏,教育部财务司副司长魏秦歌,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高东锋,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副司长舒华,与会电子信息特色高校主要负责人、分管校领导、相关二级单位负责人等参加大会。南京邮电大学党委书记郭宇锋主持大会开幕式。
吴岩在讲话中表示,电子信息特色高校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北京宣言”“成都倡议”“南京行动”三部曲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渐入佳境,在推动高校发展、服务国家战略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他强调,电子信息特色高校要有组织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培育未来教师、打造未来课堂、建设未来学校、创设未来学习中心;要有组织推进科技创新,在主干“根”技术攻坚方面打破原有学科路径依赖,实现源头突破;要有组织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集中力量培育新质生产力、形成新质战斗力,为国家发展作出不可或缺的重要贡献。他希望电子信息特色高校充分发挥集群优势、集体智慧和集约力量,为夯实人才培养根基、打破科学技术壁垒、建设教育强国贡献智慧和力量。
张爱军在致辞中指出,在电子信息特色高校和江苏电子信息产业界的共同努力下,大会合作机制持续推动电子信息领域科技创新,推动电子信息领域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探索教育“抱团出海”的新路径,提升全球创新网络话语权。希望“南京行动”能全面启动,快速运行,真正成为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引擎。
叶美兰在致辞中表示,电子信息特色高校同系同源、协同共进,形成了更加紧密的“I8高校”命运共同体。希望八校携手并肩、相互支持,努力探索拔尖人才培养新范式,努力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上取得更大突破,打造电子信息技术成果转化聚集区,在持续提升教育国际影响力上更加有为。
西安邮电大学校长卢光跃代表西邮与其他电子信息特色高校领导共同发布“南京行动”。
张冬、方榕、倪慕敏、尹浩先后作大会主旨报告,从企业实践到国际视野,从行业前沿到学术高度,报告全方位、多角度地阐释了“汇聚特色 协同创新 共筑教育强国建设新引擎”大会主题。南京邮电大学校长叶美兰主持主论坛。
校长卢光跃作题为《产教融合 数智赋能 探索教育强国建设新引擎》的会议报告,从面向国家战略急需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产教融合牵引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数智赋能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体系等三方面,梳理回顾了学校把握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新趋势与新规律,在遵循“志在顶天、重在立地、根在育人”行动原则下,学校一年来的一些作法和工作思路。他表示,西安邮电大学愿携手电子信息特色高校,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奋力谱写教育强国建设的高校新篇章。
副校长韩江卫在分论坛(四)进行交流发言,副校长楼旭明主持分论坛(三)。大会4个分论坛,围绕锚定战略急需深入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AI教育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数智技术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推进更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打造中国教育品牌等主题展开深入交流,我校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负责人在分论坛做专题报告。
本次大会标志着“I8高校”合作从“2023北京宣言”凝聚共识、“2024成都倡议”擘画蓝图,到“2025南京行动”深耕实践的持续深化。电子信息特色高校将共同承担更多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的大事、难事,不断增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能力,推动教育强国奋斗目标实现。

(供稿:党校办)